close

  中新網魯甸8月6日電 (朱文宇 吳浪)被譽為“烏蒙鐵軍”的第14集團軍某炮兵團5日接到火德紅鄉救災指揮部支援請求:請部隊前往牛欄山堰塞湖展開大搜救大轉移。
  此時的牛欄江堰塞湖水位不斷上漲,安全形勢急轉直下。該團政委朱江面對支援請求毫不猶豫:“只要還有一絲希望,我們決不放棄!”他立即與該團參謀長薑亞新一起帶領16名體能強、水性好的骨幹組成突擊隊,攜帶救生器材和急救藥品火速向王家坡村進發。
  到了堰塞湖邊,這位經歷過2008年唐家山堰塞湖搜救行動的上校政委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氣:王家坡村房屋幾乎全部坍塌,岌岌可危的房子立在離堰塞湖水面僅有100米的半山腰上。而兩邊的山塌方嚴重,不時有滾石飛入湖中,似乎只要說話的聲音大一點,都有可能引起嚴重塌方。
  在科學分析堰塞湖水文、周邊地質、餘震影響等情況後,朱政委發現,如果繞過堰塞湖進入王家坡,至少需要花費3小時,到時候就來不及救人了。繞過堰塞湖,官兵們肯定安全,但就不能及時搶救群眾;強渡堰塞湖,不斷上漲的水位讓人心生恐懼。幾經考慮,朱政委決心採取水面觀察與登岸搜索相結合的方式,水陸同步、逐段逐片,全面覆蓋展開搜救。他安排薑參謀長帶領6名戰士在岸上觀察接應,及時將觀察到的山體滑坡、飛石等情況及時通報救援組以利應對。爾後,朱政委鄭重地對突擊隊隊員說:“群眾利益大於天,‘烏蒙鐵軍’沒有孬種,今天這個堰塞湖,就是龍潭虎穴也要闖!”說完,他帶頭跳上了衝鋒舟。
  強渡堰塞湖並不順利,這是第一次有人員進入牛欄江堰塞湖湖面展開搜救,未知的危險讓人心生不安,不時飛下的滾石更是平添了幾分危險。尚未到達對岸的王家坡村,突擊隊就遭遇了“石雨”,原本平靜的湖面泛起了波浪,這是餘震的前兆。這艘承載著生命希望的衝鋒舟猶如一片隨風飄蕩的樹葉逐浪而行,牽動著在場所有人的心。抵達王家坡村所在的山坡後,突擊隊立即採取逐段逐片、全面覆蓋的方式組織力量展開搜救。在兩個小時的時間內,餘震連連,山體不時顫抖,突擊隊遭遇垮塌6次。但他們毫不畏懼,因為群眾利益大於天!
  在確認王家坡村已無生還人員後,突擊隊又馬不停蹄徒步繞道30公里趕赴位於堰塞湖上游的南筐村。這個村處於離堰塞湖湖面小於40米的警戒區內,隨時可能被淹沒,必須馬上組織該村54戶群眾緊急轉移。
  突擊隊的到來,讓南筐村的群眾們看到了希望,一位79歲的梁奶奶激動萬分,緊緊拉住朱政委的手,動情的說:我住在這裡幾十年,從來沒見過這麼大的水,玉米地沒有了,房子也快淹著了,想死的心都有了,看見你們解放軍,心裡一下子就不害怕了,安心多了!”梁奶奶的耳朵不太方便,卻反重覆著這幾句話,這一幕,讓在場所有的人都流下了感動的眼淚。
  朱政委擦一擦眼裡的淚水,轉過身大聲地問突擊隊隊員們:“同志們!有沒有信心?”
  “有!有!有!”三聲整齊洪亮的回答直衝霄漢!
  又是一場生死大轉移,面對不斷上漲的堰塞湖水位,每一秒都顯得異常寶貴。突擊隊抓緊點滴時間組織群眾轉移,現在,時間就是生命!天漸漸黑了下來,時間拖得越長危險繫數越大。朱政委馬上通過電話安排該團副團長樊治雲帶領六連官兵連夜搭設60頂安置帳篷,讓南筐村群眾一轉移就能住上帳篷。轉移的路上也是危險頻頻,餘震、塌方、飛石、山路、陡坡、黑夜,這幾個關鍵詞同時疊加在一起,就成了這場生死大轉移的最好註解。
  把南筐村的群眾們安置好後準備離開時,朱政委得知梁奶奶家裡僅剩她一人,而且這個村類似這樣的空巢老人還有近20人,他把僅帶的200元錢掏了出來,還發動官兵為他們籌集糧食和水。
  回到駐地帳篷後,朱政委翻開抗震救災日記本,記下了當天的心情:“今天上堰塞湖是生死考驗,餘震、滑坡、飛石,轉場湖邊高危的兩個村,徒步30多公里,高差近千米,既是體能的考驗,更是意志的檢驗。……現在凌晨了,靜下來,才感覺全身骨骼、肌肉酸痛無力,滿身都是鹽霜。……群眾利益大於天!”(完)  (原標題:第14集團軍某炮兵團牛欄山堰塞湖展開大搜救大轉移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v08bvfdv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